本篇文章摘自:Smart智富月刊.第 118 / 封面故事 / 作者:方德琳

30歲前,她是「生活品味比什麼都重要」的敗家女。30歲以後,這位喜歡愛瑪仕(Hermès)絲巾的時髦女孩,開始過著紀律存錢的生活。一切改變,只因為一間小套房。

擔任廣告業務的簡靜怡,29歲那年,已經是人人稱羨的百萬年薪族。由於家境不錯,和父母同住時,她的生活排序是旅遊第一、美食次之、名牌服飾配件則排第三。週休二日飛到香港購物,單是泰國曼谷,一年可以去3次。每週至少兩次跟好友吃美食、喝紅酒。至於鞋子,非GucciTOD'S不穿,「反正,錢要賺,還有;那種明明有錢,可是看起來沒有品味的人,我totally(完全)不能理解。」簡靜怡回憶過去的價值觀。
到了年底,如果手邊還有閒錢,會再出國旅遊花光光。因為她認為,人活著一定要有「存在感」。讓自己徹底放鬆,打開感官接收器,體會不同國家的特質與文化,正是存在感的來源。

【重視生活品味,當7年月光族】
因為品味比什麼都重要,使得她長達7年,過著月光族的生活,即使年薪拉高到百萬元以上,照樣存不了錢。
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劉凱平觀察,現在會存錢的年輕人愈來愈少,「他們不願意犧牲眼前消費的快樂,去換取未來不確定的幸福。」30歲以前的簡靜怡就是這麼想,曾經有同事提及某個投資標的,5年賺了數倍,當時,她心裡卻認為:「天啊!5年,要這麼久,有多少倍,我也沒興趣!」
不過,30歲那年,這位常看電視影集《慾望城市》(Sex and the City)的敗家女,卻出現180度的轉變。
故事回到她30歲生日前夕。2005年的一個星期天,站在台北市忠孝東路街頭,這是一個逛街但卻毫無所獲的下午。簡靜怡邊走邊想:「從小跟爸媽住在一起,如今快30歲了,經濟已經獨立,只差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,乾脆買間房子當生日禮物,以後就可以像影集中那些女生一樣,住自己的房子!」問題:簡靜怡希望定期定額帳戶的錢可以繳交每年3月的儲蓄險,但萬一發生投資虧損時該怎麼辦?
定期定額原本就是一個以時間來攤平風險的投資工具,因此要有心理準備,這筆資金至少要投資3年以上時間。

正確觀念:若只是要按月存下每年3月須繳交的萬元,其實簡靜怡可以有兩個方法選擇。第一個是跟保險公司更改繳費方式,從年繳改月繳,不過這個方法會犧牲部分利息;另外一個就是另設一個存錢帳戶,採零存整付方式,每月按時撥款,可以短期賺到利息。

購屋存錢

【買下房子,意外拿到理財入場券】
沿著忠孝東路,一路逛到永春捷運站附近一個建案的預售中心。當時,建案已經蓋到第六層,預售小姐開價每坪48萬元,簡靜怡殺到43萬元,只要付訂金10萬元,就可成交。從小住在台北市的她,對這個地段不陌生。她盤算,即使幾年後嫁人,這個地段租人也不成問題。接下來,再想,買房只是為了圓自己的一個夢,而且刷卡就可以買,「10萬元?不就兩個包包的價錢嘛!」於是,這位時髦女孩沒跟任何人討論,當場就刷卡付訂金,用兩個包包的「價格」訂下一間10大、總價430萬元的小套房。
只是她沒想到,都是「購物」,但是房子跟鞋子可是大大不同,鞋子、衣服是消費品會快速折舊,房子則是投資,會增值。這份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,不僅讓她在30歲前徹底獨立,還幫自己刷到一張紅利豐富的理財入場券。
2006
年,房子交屋,她開始每月付18,000元的房貸。每月薪水一到,就自動撥款到繳交房貸的帳戶。她很快就適應每月少掉18,000元的生活。因為「一萬八,其實就是少買3件衣服而已。」但是,交屋不久,她發現,同棟房價居然成交到一坪65萬元。簡靜怡算一算,一年多下來,她付了頭期款加房貸約105萬元,如果馬上賣掉,可以現賺220萬元,投資報酬率高達210%,這個每月18,000元的存錢方案,竟然在一年內就讓她的資產增值超過200萬元。雖然沒有獲利了結,但她第一次見識到認真理財的威力:

少買3件衣服房貸18獲利220萬元
這個魔術公式,開始在她腦中漸漸發酵。
現在,同樣去逛街購物,但是,她的腦袋卻像植入電算程式一般,「腦中會自動換算這相當於多少房貸。如果不買的話,說不定還可以再去買一間房子。」簡靜怡慢慢發現,每月的房貸其實只是讓她把不該花的錢省下來,生活品質並沒有打折,反而賺到更多。同時,也開始對投資房地產有了興趣。「現在週休二日除了逛街外,也會安排逛預售屋。」由於自己是業務,逛預售屋不僅能看房子的布置擺設,也讓自己觀摩銷售人員的簡報技巧。逛預售屋,竟然變得和逛名品店一樣有趣。
簡靜怡的姊妹淘紀立華觀察,以前好友聚在一起就是找好餐廳,每兩個星期去唱一次KTV,開酒、唱歌,可以玩得很瘋,現在還是會這麼做,只是頻率降低了。而且現在姊妹淘聚會話題除了玩,還加上了投資理財。「我也很想像她一樣,去買一間房子,只是擔心價格已經漲太高了!」紀立華分享著她們的改變。

【現金流吃緊,了解存錢也要規畫】
不只用「養」房子存錢,簡靜怡還開啟第二條存錢管道。為了強迫自己儲蓄,在朋友推薦下,2006年,她還買了兩張6年期的還本分紅終身壽險,一年要繳24萬元保費。除了每月18,000元的房貸外,加上保費,每年儲蓄率已經達到她年收入的1/3。只是這時候她開始擔心,萬一接下來工作不如預期,一旦轉職,出現空窗期,自己的現金流可能會出問題。
而且每年3月要一下子拿出24萬元保費,也是很大的壓力,必須事先規畫存錢才可以。於是,她又開始每月定期定額投資兩檔新興市場基金,共1萬元。2007年,這兩檔基金都獲利3成以上,獲利了結後正巧可以拿來繳儲蓄險費用。
2008年就沒這麼幸運了。今年3月,當她要繳保費時,兩檔定期定額基金都還在套牢中,「今年就陷在這個困境裡,捨不得認賠賣,但是儲蓄險繳費時間又到了!」簡靜怡這才發現,拿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錢去繳保費是錯的,兩個存錢工具應該要各自獨立才好。
她問我,針對儲蓄險的資金需求,是不是應該用定存來做比較妥當?我心裡想,嗯!對照過去的生活,她的改變還真大。眼前的她,已經是積極理財一族了!
今年,她為自己立下一個更長遠的理財目標:「存2,000萬元現金,退休。」有了這個目標,簡靜怡的存錢計畫更具體,「我不希望給自己一個達不到的目標,造成很大的壓力。」畢竟她希望,「存錢」可以跟「生活品味」永遠一起做好朋友。

理財專家見解 見下篇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ENDA 的頭像
    BRENDA

    BRENDA 的異想世界

    BR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